在每个城市或地区,总有那么一个地点、一个建筑,展示着当地的文化风貌,陪伴那里生活的人们,见证时代的变迁,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。我们推出“崇明寻迹”系列,找寻散落在崇明三岛的这些“地标”,发现它们鲜活的风情,记录崇明的每一寸美。(征集:如果您有深刻在记忆中的崇明地标或者建筑,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。如果您的提议入选“崇明寻迹”系列,我们将为您送上一份小礼物。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崇明师范学校
东风公路239号,原有一所上海市崇明师范学校,在岛上师资奇缺的年代,这所学校为崇明培养并留住了大量人才。如今,学校虽已撤制,在许多人的心中,它是母校,是青春,是一个弥足珍贵的乡愁记忆。
原崇明师范学校大门
上海市崇明师范学校1978年在新风中学设中师班,1982年6月正式建校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崇明师范学校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突出的全科小学师资,对岛上的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资料记载,建校至1985年,崇明师范学校已有班级15个,学生624人。
上世纪80年代末的崇明师范学校俯瞰图
原崇明师范学校学生宿舍
今天,也许有人会说,“这点学历能干啥”。但未曾经历过的人却不知,当年一个中等师范毕业证的含金量有多高。由于要适应全面发展,培养出素养高、能力强的人才,当时,崇明师范学校曾被人称为崇明的“黄埔军校”。
原崇明师范学校大礼堂
当年,基础教育人才极度匮乏,国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,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。考入师范,不仅意味着将彻底摆脱艰辛的农村生活,拥有令人羡慕的城镇户口。而且,上学免收学杂费,还会发放生活费,毕业也能分配工作。在当时,“转户口 跳农门”是崇明许多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目标,家长们对中师的认同度也非常高。况且,师范提前招生的政策,让广大初中毕业生又多了一次入学的机会。
原崇明师范学校教学楼
如此优惠的政策下,当年崇明师范学校吸引了大批优质生源报考,学校提前录取、掐尖招生。由于招生名额少、报考人数多,学校要进行严格的筛选,考生要先进行预选选拔考试,当预选考分出来后,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预选录取分数线,录取成绩优秀的考生参加正考,正考分数出来后,又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录取分数线,超过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才能正式被崇明师范学校录取。
能通过如此严格的选拔,当年崇明师范学校所招的学生,基本都是初中期间排名靠前的最优质生源,“一流学生读中师,二流学生读高中”在当时可以说是普遍现象。那时候,谁家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崇明师范学校,绝对会招来四方邻里羡慕的眼光。
经过层层选拔,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,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进步、品德良好、学习成绩优良、身体健康、志愿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学生进入崇明师范学校,他们满怀理想和热情,学习文化知识和教学技能,在崇明中北部那片热土上,度过了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。
崇明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上美术课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要在短短三年时间里,把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推上讲台,培养成学业有成、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,中师的教育之路在每个学生个体成长,乃至整个教育史上都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。
当年,崇明师范学校开设了全面多样的课程,有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办学特色。第一课堂主要内容为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,运用理论课、示范课、实践课等方式,培养学生自觉能力、思维能力、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。第二课堂则开展包括说话、书法、读书、美术、音乐、体育等8项每日基本功训练。一二课堂相结合,学生们在校园里的学习可谓是扎实实用。
才艺训练是崇明师范的教学特色
为适应小学和幼儿园教育,要求全面发展,崇明师范学校对音体美训练十分注重,比如,音乐课程要分乐理课、声乐课、琴法课等,体育课程要包含田径、球类、体操、裁判、体育理论等……正是因为有了全课程的引领,三年的学习后,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、美术、书法、文学、演讲、体育等各类兴趣课程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。当年课里课外,大家在一起开展演讲比赛、书画比赛、文艺演出等丰富的校园活动,如今也成了多少人抹不去的青春回忆。
崇明师范学校开展各类丰富的文艺活动
“勤奋踏实,献身事业”,崇明师范学校的校训,激励和培养了多少学子成长为合格的师者。据统计,1985年至1997年,学校为社会输送了3000余名小学和幼儿园师资,为崇明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,许多学生即使后来离开教坛,也成了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。
崇明师范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
社会变迁,教育改革,中等师范学校在完成时代使命后渐渐沉没。1999年,原崇明师范学校通过办学体改试点,转制为崇明外国语高级中学,今已撤制。曾经辉煌一时的崇明师范学校,在时间的洪流中,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但它曾经培养出的优质人才,现在一部分仍然坚守在教育一线,一部分成为了当地各机关单位的中坚力量,还有些成为了其他各行各业的翘楚。崇明师范学校曾经耀眼的一页,也永远记载在了崇明人的记忆中。
崇明师范学校原址建立的青少年活动基地
关于崇明师范学校的记忆,你也有故事和我们分享吗?评论区见吧。
记者:李琳
编辑:李琳
责编:李琳、朱怡婷
标签: